Figure AI 评测:人形机器人进军工厂

深入评测 Figure AI,这家由连续创业家 Brett Adcock 创立的机器人公司,正致力于将人形机器人部署到全球劳动力市场。这股热潮是真的吗?

概述

正当你以为这世界上的双足“奇观”已经多到足以拍一部科幻大片时,又一位新成员大摇大摆地走上舞台。隆重介绍 Figure AI, Inc.,这家公司的幕后大脑是连续创业家 Brett Adcock——一位显然觉得打造数十亿美元的电动航空和人才市场公司不过是小试牛刀的狠角色。Figure 成立于 2022 年,它不仅仅是在制造一个机器人;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奔向一个未来,在这个未来里,人形劳动力将增强,甚至最终取代人类,去从事那些危险、枯燥,或者干脆是难以招人的工作。

Figure 以火箭发射般的雷霆之势,从一众科技界权贵名流那里募集了巨额资金储备——我们说的可是 Jeff BezosMicrosoftNvidiaOpenAI。这可不是什么零花钱;这是一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豪赌,赌 Figure 能攻克通用机器人领域的难关,并将一支自主工人大军部署到工厂、仓库,乃至最终,我们的家中。他们的使命宏大无比,旨在部署数十亿人形机器人以解决全球劳动力短缺问题,这个目标之大胆,简直堪比星辰大海。然而,在一个充斥着折戟沉沙的雄心壮志的领域里,问题是 Figure 究竟拥有正确的蓝图,还是仅仅在建造一台造价不菲的咖啡机。

Figure 03 humanoid robot standing in a minimalist environment

关键点

  • 成立时间: 2022 年,由连续创业家 Brett Adcock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创立。
  • 核心关注: 开发商业上可行、通用型自主人形机器人,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 主要产品: 迭代型人形机器人模型,包括 Figure 01Figure 02,以及近期发布的 Figure 03,旨在用于工业和最终的家用场景。
  • 融资情况: 已筹集超过 17.5 亿美元,最新一轮融资使公司估值高达惊人的 390 亿美元。主要投资者包括 OpenAI、Microsoft、Nvidia、Intel 和 Jeff Bezos。
  • 领导层: CEO Brett Adcock 曾创立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公司 Archer Aviation (NYSE: ACHR) 和人才市场平台 Vettery
  • 技术栈: 机器人由 Helix AI 系统驱动,这是一种先进的视觉-语言-动作 (VLA) 模型,使其能够学习环境并与环境互动。
  • 知名合作:BMW Manufacturing 签署里程碑式协议,在其南卡罗来纳州的汽车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与 OpenAI 合作开发下一代机器人 AI 模型。
  • 竞争对手: 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包括 Tesla 的 Optimus、Agility Robotics 的 Digit 和 Boston Dynamics 的 Atlas

分析

历史与演变

Brett Adcock 行事从不半途而废。在成功打造并以超过 1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招聘市场平台 Vettery,并将电动飞机公司 Archer Aviation 以 27 亿美元的估值推向上市之后,他于 2022 年转向机器人领域,这与其说是一次职业转型,不如说是一次合乎逻辑的升级。Figure AI 的诞生并非在车库里,而是带着一个清晰而激进的愿景:用人形机器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公司的发展轨迹堪称惊人。Adcock 组建了一支“梦之队”,成员是从 Boston DynamicsTeslaGoogle DeepMind 等殿堂级公司精心挑选出来的工程师。这种人才集中使 Figure 能够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前进,迅速发布了第一个原型 Figure 01,并迅速迭代出更先进的 Figure 02Figure 03。这种快速的演变,加上硅谷最雄厚的财力支持,让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初创公司一跃成为机器人领域的顶级竞争者。

技术与创新

Figure 机器人的核心是 Helix,该公司专有的 AI 系统。与依赖预编程指令的传统机器人不同,Figure 的人形机器人被设计成能够学习。通过结合其自身的机器人软件与与 OpenAI 合作开发的大规模 AI 模型,这些机器人能够处理视觉和语言信息,自主执行任务。这意味着你可以口头要求 Figure 机器人执行一项任务,而它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会将该请求转化为物理行动。

硬件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机器人完全由电力驱动,身高约 5 英尺 6 英寸(约 167 厘米),能够承载 20 公斤的有效载荷。最新一代的 Figure 03 旨在用于家庭,拥有重新设计的手部,配备触觉传感器,灵敏度足以检测小至三克的力,同时还升级了摄像头系统以提供更好的感知能力。通过内部开发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关键组件,Figure 严密控制其硬件堆栈,从而比依赖第三方供应商的竞争对手实现更快的产品迭代。

市场定位

Figure 已经闯入了一个突然变得异常拥挤的市场。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Tesla 的 Optimus,它得益于母公司的强大制造能力;Agility Robotics 的 Digit,它已在亚马逊仓库进行测试;以及动态机器人领域的鼻祖 Boston Dynamics 的 Atlas,后者更多地仍是一个研究平台。

Figure 的关键差异化在于其激进的商业策略。当其他公司还在钻研后空翻时,Figure 已经签署了一项里程碑式的协议,将其机器人部署到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 BMW 制造工厂。这项合作是同类中的首例,它将讨论从“如果会怎样”转向了“就是现在”,为 Figure 提供了宝贵的真实世界数据,并在汽车领域获得了关键的先发优势。尽管目前的部署规模有限,但它为投资者和潜在客户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概念验证。

结论

Figure AI 是硅谷当前精神的缩影:手握巨额资金,集结全明星团队,志在全垒打。该公司在初始路线图上执行得天衣无缝,从概念到商业试点进展神速。它吸引顶级人才和投资的能力无可否认,与 BMW 的合作也赋予了它目前竞争对手所缺乏的合法性。他们正在为自动化劳动的未来打造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然而,从受控试点项目到大规模市场部署之间,横亘着一道鸿沟,其中充满了不可预见的挑战。硬件必须足够可靠以实现 24/7 运行,AI 必须足够强大以应对工厂车间混乱的现实,并且整个系统必须在经济上可行。炒作声势浩大,但真正的工作——那些艰苦而乏味的技术扩展和强化过程——才刚刚开始。

归根结底,Figure AI 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豪赌。如果 Brett Adcock 和他的团队成功了,他们将不仅仅是建立一家成功的公司;他们将从根本上重塑全球经济。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复杂也最昂贵的仓库助理的骄傲拥有者。目前,他们仍是吊足胃口界的重量级拳王。希望他们的机器人也能举起这些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