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机器人评测:工业巨头的自动化帝国

深入探讨ABB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历史、技术和市场地位。他们还是顶尖玩家吗?

概述

在工业自动化这个宏大而喧嚣的剧场里,ABB这个名字所蕴含的巨大引力,鲜有能与之匹敌者。这家瑞典-瑞士的巨无霸,可不是什么靠一段华丽演示视频走红的初创公司;它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石。现代ABB集团于1988年由瑞典的ASEA和瑞士的Brown, Boveri & Cie合并而成,但其机器人血统可追溯更远。早在1974年,其前身ASEA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全电动、微处理器控制的商用机器人——IRB 6,可谓一鸣惊人。

几十年来,ABB一直是重型、精密且极其可靠的机械臂的首选,这些机械臂负责制造汽车、组装电子产品,并普遍执行那些确保文明社会顺畅运转的枯燥、肮脏和危险的工作。凭借超过50万台机器人的装机量,其影响力不容置疑。然而,在协作机器人(cobots)崛起、AI驱动的柔性生产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问题在于这位工业巨头能否在搬运重物的同时,也跳出优美的舞步?这篇评论将深入剖析这家曾协助制定自动化规则、如今正竞相重新定义这些规则的公司的技术、战略和市场地位。

一名工程师正在用平板控制器编程ABB IRB 1200机械臂。

核心要点

  • 创始传承: 现代ABB成立于1988年,但其机器人DNA始于1974年,当时其前身ASEA推出了IRB 6,这是第一款全电动、微处理器控制的工业机器人。
  • 全球足迹: 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业务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在全球超过53个国家拥有11,000多名员工。
  • 市场地位: 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巨头,常与KUKA、Fanuc和Yaskawa并称为机器人界的“四大巨头”。它在全球排名第二,并在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位居第一。
  • 核心产品: 以其庞大的工业机器人(IRB系列)、协作机器人(GoFaSWIFTI)、并联机器人(FlexPicker)和喷涂机器人产品组合而闻名。
  • 软件生态系统: RobotStudio是其产品线的基石,提供强大的离线编程和仿真功能,让客户在安装前即可虚拟设计和测试机器人工作站。
  • 战略扩张: 于2021年以据报道价值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STI Mobile Robotics,标志着其大举进军蓬勃发展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市场。
  • 装机量: 已向包括汽车、电子和物流在内的广泛行业交付了超过50万套机器人解决方案。

分析

历史与演进

ABB的故事是一部战略性并购和对工业实力的不懈追求的史诗。1988年瑞典ASEA与瑞士BBC的合并,催生了一个电气工程领域的巨无霸。然而,其机器人之魂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铸就的。ASEA的IRB 6不仅仅是一台机器人;它更是一种宣言,用更清洁、更精密的电机和“大脑”取代了笨重的液压系统。这种开创性遗产在1998年推出的FlexPicker并联机器人等创新中得以延续,它彻底改变了高速拣选和包装作业。

虽然其基础在于焊接和物料搬运等重型工业机械臂,但ABB也一直被迫不断演进。协作机器人和柔性制造的兴起,推动该公司开发了YuMiGoFaSWIFTI等协作机器人。最近,2021年对ASTI Mobile Robotics的收购,则是一个清晰且代价不菲的信号,表明ABB不会将工厂车间的物流和内部物流空间拱手让给新兴的AMR专业公司。此举使ABB成为少数几家能够提供从固定式工业机械臂到移动机器人的完整产品组合的公司之一。

技术与创新

ABB生态系统的核心是RobotStudio,这款离线仿真和编程软件可以说与硬件本身同样重要。它允许工程师在虚拟环境中构建并验证整条生产线,是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降低复杂自动化项目风险的关键工具。这种“数字孪生”方法,建立在与真实控制器完全镜像的虚拟控制器之上,构成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在硬件方面,ABB的机器人以其坚固耐用而闻名遐迩。IRB系列是无数工厂的主力军。但该公司也在不断突破界限。其OmniCore控制器平台旨在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连接性,提供高达25%的更快速性能和更低的能耗。在协作机器人领域,GoFaSWIFTI旨在让新用户更容易接触自动化,编程更简便,并能与人类协同工作。而通过收购ASTI,ABB现在拥有一整套AMR解决方案,可实现从生产到物流的物料流自动化。

市场地位

ABB在机器人世界的顶层空间运作。它是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尤其是在汽车行业)的默认选择。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其他工业巨头:Fanuc,以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和极致可靠性而闻名;KUKA,在欧洲(尤其在汽车行业)实力雄厚;以及Yaskawa,另一家日本巨头。

该公司的优势在于其规模、全面的产品组合和全球服务网络。当一家跨国公司希望在多个大洲部署数百台机器人时,ABB无疑是首选之一。然而,这种规模也可能成为其弱点。在更具活力的协作机器人市场,它面临着来自Universal Robots等专业公司的巨大压力。其进军AMR领域,使其与MiR和Locus Robotics等灵活型玩家直接竞争。ABB面临的挑战是证明它既强大又灵活,并将其庞杂的产品组合整合到一个有凝聚力、智能化的自动化平台中。

结论

ABB是工业机器人领域无可争议的王者。它们制造着构建世界的机器,凭借半个多世纪以来铸就的卓越品质和可靠性声誉,声名显赫。其RobotStudio软件是打造“粘性”生态系统的典范之作,而庞大的装机量则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护城河。对于任何不容失败的大规模制造业务而言,选择ABB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决定。

然而,这个王国正面临围攻。尽管ABB在协作机器人和AMR领域取得了可信的进展,但它仍在追赶,而非领跑。其基因深植于重型机械和漫长的生产周期,这可能与快速变化的柔性、按需制造世界格格不入。其最大的挑战并非制造更好的机器人——他们深谙此道——而是转变庞大的企业文化,使其像软件驱动、敏捷的自动化伙伴那样思考和行动。

归根结底,ABB就像航行在快艇海洋中的一艘战列舰。它无比强大,全副武装,在一场正面冲突中与它对抗无异于螳臂当车。但它能否在现代自动化狭窄、变幻莫测的航道中航行而不搁浅,仍是那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问题。目前,它们依然是衡量所有其他工业机器人的标准,即使“工业机器人”的定义正在他们脚下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