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网络峰会——这个科技预言的宏大舞台上,Uber, Inc. 首席运营官 Andrew Macdonald 毫不含糊地描绘了机器人出租车的未来图景。在与彭博社记者 Craig Trudell 的对话中,Macdonald 为我们的硅基司机划下了一道严苛的基准线:人工智能必须“比人类高出十倍不止”,才能真正投入商用。这不仅仅是人肉司机换成硅片大脑那么简单;它关乎着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次质的飞跃,而这,正是整个行业仍在苦苦追寻的圣杯。
Macdonald 很快指出,除了 AI 本身,还有障碍堆积如山。拥有并运营庞大自动驾驶车队的经济账,与 Uber 目前的轻资产模式相比,完全是另一回事,而且烧钱烧得让人肉疼。资产所有权、充电基础设施以及维护等问题,构成了一个物流噩梦,这让管理全球人类司机网络看起来简直像小儿科。对于那些期待一夜之间无缝过渡到无人驾驶城市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剂令人清醒的现实检验。
在从自身自动驾驶开发抱负中吸取了数次代价高昂的教训后,Uber 的新策略是全面拥抱战略合作。Macdonald 强调了公司与 Waymo 在德克萨斯州的合作,指出该车队的自动驾驶车辆使用效率比人类驾驶的同行高出 99% 以上。这种效率得益于与 Nvidia 等公司的深度合作,他们的汽车平台和人工智能对整个生态系统至关重要。Uber 的角色正在转变为数据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将其网约车帝国的真实使用数据——甚至包括来自 Lucid 等合作伙伴的视频数据——输送出去,以帮助构建更智能的人工智能。
为何如此重要?
Uber 正在进行一次务实但可能不那么光鲜的战略转向。它没有试图从零开始构建整个自动驾驶技术栈,而是将自己定位为不可或缺的平台,将各种机器人出租车技术与其庞大的客户群连接起来。通过提供网络和数据,并让 Nvidia 和 Waymo 等硬件和 AI 专家去处理开发汽车这项“赫拉克勒斯式”的艰巨任务,Uber 旨在掌握客户关系和运营物流。这是一种默许:机器人出租车的未来之路漫长而昂贵,无法独行;而真正的财富可能在于“卖地图”,而不是“造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