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支持 Starcloud 的轨道数据中心

这一手操作,简直像是从科幻小说里活生生抠出来的——NVIDIA 如今正不遗余力地支持着 Starcloud,一家胆大包天的初创公司,其目标是将数据中心送上轨道。这家总部位于雷德蒙德的公司,作为 Nvidia Inception 项目的毕业生,声称这种“天体解决方案”所提供的能源成本,将比地球上的同类设施低上十倍。按计划,他们将在今年11月发射一颗冰箱大小的卫星——Starcloud-1,届时,NVIDIA H100 GPU 将迎来其“宇宙首秀”——要知道,这块芯片平时习惯了空调房里舒舒服服地待着,如今却要首次体验太空真空的“刺激”。

Starcloud 的方案,核心在于利用太空的两大基本原理: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以及一个字面意义上“宇宙级”的散热器。通过在轨道上运行,数据中心将持续获得太阳能,彻底摆脱对电网供电或备用电池的需求。更关键的是,它们将利用太空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进行被动冷却,无需地球设施每年消耗数百万吨水来散热。这方案听起来优雅至极,前提是你得能“忽略”掉将高性能电子设备送出地球大气层并维护其运作的巨大成本和复杂性。

Artist's concept of a Starcloud orbital data center with large solar arrays deployed in space.

他们的长期愿景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建造一个5千兆瓦的轨道数据中心,其太阳能和冷却面板将延展至约4公里宽、4公里长。尽管首次发射只是一个演示项目,但 Starcloud 首席执行官 Philip Johnston 却大胆预测,十年内,“几乎所有新建的数据中心都将部署在外太空。”这一愿景的背后,是不断下降的发射成本,以及人工智能那永不餍足的能源胃口——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翻一番还不止。

Diagram illustrating the sustainable energy and cooling cycle of a Starcloud data center in orbit.

为什么这很重要?

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增长正在引发一场能源消耗危机。地球上的数据中心目前已占全球用电量的1%-1.5%,而这一数字还将飙升。Starcloud 的计划,虽然听起来“天文级”的宏伟,但它确实代表了解决一个地球规模的难题的严肃尝试。通过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中那些耗能巨大的核心部分搬离地球,理论上可以彻底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地球的能源和水资源束缚解耦。这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太空发射的经济效益能否比地球上计算带来的环境成本更快地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