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颠覆的宏大剧场中,鲜有竞争能像特斯拉(Tesla)与小鹏(XPeng)之间这场不断升级的冷战一样,既引人入胜又举足轻重。这场最初始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局部冲突,如今已演变成一场关乎未来出行、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多线作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描绘着无限财富和机器人大军的宏伟蓝图,而小鹏则以栩栩如生的仿生机器人和迫在眉睫的量产计划予以回击。我们所见的,不只是一场企业间的棋局,更是一场定义机器人下一时代的豪赌。所以,准备好你的爆米花吧,因为好戏才刚刚开场,火花四溅!
人形机器人对峙
这场最新的交锋始于特斯拉2025年股东大会,埃隆·马斯克刚刚获得了一份足以资助一个小国家的薪酬方案,意气风发地对即将问世的Optimus V3大加赞美,诗意盎然。正如我们在 Translation not available (zh) 的报道中所详述,马斯克展望了一个由数十亿台他的人形机器人构成的未来,并计划将每台机器人的生产成本控制在仅20,000美元。他甚至预告,V3的手部功能将“超越”已经灵巧的V2,达到“另一个水平”。
小鹏自然不甘示弱,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该公司展示了其下一代人形机器人,代号IRON(“铁人”),其步态如此流畅自然,宛如真人,以至于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众人难以置信。猜测甚嚣尘上,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不得不发布视频,展示机器人的内部机械结构——甚至让工作人员当场剪开机器人腿部的外壳——只为证明那绝非“皮套人”。小鹏直接回击马斯克雄心勃勃的时间表,宣布其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6年实现量产。
这不仅仅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示。小鹏的IRON是一个精密的平台,拥有仿生“骨骼-肌肉-皮肤”结构、200个自由度,以及搭载该公司专有图灵(Turing)芯片的强大AI“大脑”。当马斯克还在兜售他的宏伟愿景时,小鹏却在展示他们声称已做好量产准备的现实产品,此举显然旨在将自己定位为人形机器人竞赛中更接地气、或许也更迫在眉睫的参与者。
全面开战:陆、空、芯
这场竞争远不止于双足机器人。两家公司如今已公开在自动驾驶汽车乃至城市空中出行领域展开较量。就在马斯克刚抛出 Translation not available (zh) 的“超越詹姆斯·邦德”的飞行汽车概念后不久,小鹏便提醒世人,其飞行汽车子公司HT Aero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能够上路的飞行汽车,并计划在2026年量产“陆空两栖飞行汽车”模型。
回到地面,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之战正愈演愈烈。小鹏发布了一段新视频,展示其Robotaxi的最新进展,此举显然是对特斯拉自动驾驶野心的一次不加掩饰的回应。该公司宣布,计划在2026年推出三款 distinct、专为无人驾驶操作从零开始设计并可量产的Robotaxi车型。这些车辆将搭载四颗小鹏图灵AI芯片,提供高达3000 TOPS的算力,并且不依赖高精地图——这与许多竞争对手形成了显著的战略分歧。
这场从人形工厂工人到自动驾驶出租车和飞行汽车的多领域冲突,揭示了两家公司野心的真实广度。它们不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正如小鹏CEO所言,它们正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具身智能”公司。这场战斗不再仅仅是为了市场份额,更是为了定义未来智能出行的整个生态系统。
真正的赢家是……机器人技术
尽管企业间的姿态展示和针锋相对的公告是绝佳的头条新闻,但这场不断升级的竞争真正的受益者,却是机器人技术本身。激烈的竞争正迫使特斯拉和小鹏加速研发,推动AI和机电一体化的边界,更重要的是,规划出具体的量产路径。多年来,人形机器人一直是一个诱人却遥远的梦想,局限于研究实验室和精心策划的演示。如今,世界上两家最具雄心的科技公司正在为其到来设定明确的日期。
无论你是支持马斯克宏大、自上而下的愿景,还是小鹏激进、多管齐下的市场攻势,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压力山大,箭在弦上。这场竞争正在压缩开发周期,并迫使双方投入巨额资金,而这些投入无疑会溢出并惠及更广泛的机器人产业。打造首款真正通用型机器人的竞赛已经拉开帷幕,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这无疑是科技界最激动人心的好戏。未来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地到来,而它正是在这场史诗般的科技争斗的熔炉中锻造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