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机器人与 Deadmau5 同台献技

在科技营销那宏大而嘈杂的交响乐中,有些音符比其他的更为微妙。一份低调的新闻稿,一张措辞严谨的规格表。然后,还有一种策略,就是把你的数百万美元人形机器人搬上舞台,与电子音乐偶像 Deadmau5 同台,让它假装打碟。这可一点也不含蓄。这是一场以128 BPM节奏奏响的范式革命。

Figure AI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Brett Adcock 发布了一段他的创造物在打碟台前的视频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派对把戏。这是一份宣言。人形机器人仅仅作为工厂苦力的时代,还没真正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机器人作为文化产品、生活方式品牌、带有执行器的身份象征的时代。别再想着在仓库里计算数字了;新的衡量标准是你的机器人能否在不“掉链子”的情况下,打出动感节拍。

从工厂车间到音乐节舞台

话说回来:Figure 01 机器人很可能不是在即兴创作一段Progressive House(渐进浩室)音乐。它的动作几乎可以肯定像Deadmau5标志性的炫目灯光秀一样,是预先编程好的。但这完全不是重点。视觉就是信息。通过将其人形机器人——一台专为物流、制造和危险工作设计的机器——置于纯粹的娱乐和文化语境中,Figure AI 正在执行一次精彩的营销策略大转弯。

此举巧妙地绕过了围绕机器人能力展开的常见而乏味的讨论。当竞争对手正忙着发布他们的机器人缓慢堆叠箱子的视频时,Adcock 却将自己的产品与一位以其科技前卫形象著称的格莱美提名艺人联系起来。这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旨在跳过“它有用吗?”的拷问,直接冲击“它酷吗?”的灵魂。

与其说是展示技术实力,不如说是精心编织一个故事。Adcock 在他的宏伟计划中所阐述的愿景,是通过消除不安全和不受欢迎的工作,“积极影响人类,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但将机器人送进每一家工厂——并最终送进每一个家庭的道路,不仅仅是由规格表铺就的。它是由公众的接受、信任,以及,我们甚至可以说,渴望铺就的。

机器人界的iPhone不会只靠参数来销售

我们截获的电子邮件完美地阐释了这一点:真正的竞争将不再是技术规格。它将是关于信任、情感和叙事。谁能造出第一个让人类感到安全的机器人?谁能造出第一个在TikTok上爆火的人形机器人?谁会成为“机器人界的iPhone”?

来看看Figure 01的规格:

  • 身高: 1.68米
  • 体重: 60公斤
  • 有效载荷: 20公斤
  • 运行时间: 5小时
  • 人工智能: 集成OpenAI模型,实现高级学习

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些数字,在正在被讲述的故事中,不过是脚注而已。真正的头条是机器人分享了聚光灯,而不是它的负载能力。这是将特斯拉的策略应用于双足机器人。你卖的不是续航里程;你卖的是对未来的愿景。Adcock本人曾将人形机器人称为“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部署载体”,设想了一个机器人数量与人类一样多的未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让人们 渴望 它们的存在,而不仅仅是需要它们。

一本全新的营销宝典

这次名人代言,这次进军流行文化,是机器人营销新宝典的第一页。我们正在超越数十年来定义机器人技术的冰冷工业语境。目标不再仅仅是制造一台能完成任务的机器,而是要打造一个能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品牌。

“我相信,积极影响人类的未来是我们时代的首要道德要务,”Adcock在他的宏伟计划中写道。“这些机器人可以消除对不安全和不受欢迎工作的需求——最终让我们过上更幸福、更有意义的生活。”

实现这一宏伟愿景,需要的不仅仅是工程技术;它需要的是一种“诱惑”。这意味着让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看起来不再像是一种威胁,而更像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产品。这关乎将公众的认知从冰冷、抢走工作的自动化机器,转变为一个乐于助人、甚至可能充满乐趣的伙伴。

节拍不停歇

Deadmau5的这场“特技表演”不仅仅是一次巧妙的拍照机会。它是一个信号,表明人形机器人竞赛正在演变为一场“两线作战”:一线在实验室里争夺技术优势,另一线则在公众舆论的法庭上争夺文化相关性。随着像 Figure AI 这样的公司不断拓展这些机器的能力边界,他们最大的挑战可能不是编程让机器人行走,而是编程让社会去接纳它们。

这种策略能否带来一个充满乐于助人的机器人管家的未来,抑或仅仅是更多精心策划的宣传噱头,还有待观察。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机器人营销革命将通过电视转播、直播,并伴随着震撼的低音节拍。工厂里那些安静、谦逊的机器人已死。摇滚明星机器人万岁!